文化特派员丨吴涤:让民族文化走出大山
来源: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4-12-26从杭州搭乘高铁出发
到温州高铁站转乘2个多小时的车
再走一段山路
辗转来到温州市泰顺县司前畲族镇左溪村
像这样来回至少10小时的路程
是浙江音乐学院副教授吴涤
这半年来逐渐习惯的一条路线
今年5月,受浙江省委宣传部的指派,吴涤作为浙江省首批文化特派员之一,开启了与这座浙南小山村的双向奔赴。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左溪村依山傍水,远山如黛、溪涧交陌,是个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畲族聚居地。虽然山高路远,但情感上却很亲近,吴涤来到左溪村并不是偶然。
作为浙江省畲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村,左溪村的畲族占到本村户籍人口的六成以上。而吴涤是生于草原、长于草原的蒙古族人,他来到浙江工作后,对居住在浙江的少数民族畲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一头扎进畲族文化的研究里,至今已24年。“我们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挖掘和保护民族文化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驻点结对左溪村后,吴涤走村入户访老问少,邀请村民“艺”起挖掘畲族文化,唱响乡村好声音。他喜欢找村里老人聊天,一起交流记忆深处的畲族老歌,从口口相传的畲歌中提炼创作素材,在村子的青山绿水间寻找音乐灵感。在漫山茶园、茶香氤氲中,吴涤有感而发谱写出钢琴四手联弹作品《满岗茶绿》;在歌舞阵阵、热闹非凡的农村文化礼堂,他创作出男声独唱作品《畲山小夜曲》。
点燃了氛围,要趁热打铁。村里有支凤凰畲歌队伍,吴涤通过逐个拜访交流发现,大家还是愿意唱自己的畲歌,想把村子里的故事传出去。于是,在镇村干部帮助下,他们壮大畲歌队将其打造成合唱团队。合唱团员有村民、中小学生、个体业主,还有民间歌手,上至76岁女支书,下至6岁孩童,都是歌唱爱好者。“我没学过发声,真的能参加吗?”“我娃这么小,不怕添乱么?”面对村民的疑虑,吴涤都鼓励他们大胆尝试。
从呼吸调节到发声训练,从单旋律演唱再到多声部合唱,吴涤和村民约定了每月进行排练。8月26日上午,合唱团首次集中排练,小小的厅里塞进50多人,比原先报名的还多了20多人。一首反映民族团结的歌曲《之江同心石榴红》,大家唱得很是来劲,连好动的小孩也坚持了两个多小时,认真听讲学唱。“用热爱和信念锻造这支队伍,能串联起更多的音乐文化活动,打开村民广泛参与的切口。”吴涤说。
农文旅融合,鼓起村民“钱袋子”
左溪村的生态禀赋和文化底子都不错,如何实现长效稳定的运营和推广?这是吴涤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畲族民歌研究保护是我的工作内容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要搭建起民族文化之桥、非遗资源之桥和经济共富之桥。”
为了让村民有更多本土化艺术作品,吴涤加快了探访步伐,走出左溪村,穿过廊桥、踏上碇步,听汩汩泉声、看袅袅云雾……一首歌曲《泰顺,太顺》便也应“韵”而生,换种方式诠释当地“走走泰顺,一切都顺”的旅游口号。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前不久,身为杭州市西湖区民族促进会副会长的吴涤发起组织西湖区民促会一行来到泰顺,当天不仅有文化走亲文艺演出,在“大桔大利、柿柿如意”活动中,吴涤和当地村民变身“卖花郎”,穿上民族服装,宣传售卖当地特产柑橘、柿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推动两地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团结工作中互学互鉴。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效应。在旅游市场不断发展的今天,“千村一面”终难长久,吴涤深挖本地资源,擦亮“民族文化”这张金名片,努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每年农历“三月三”的畲族文化活动是左溪村的特色文旅品牌,他从细节着手,围绕如何打好“民族”牌,为当地民宿经营者提供意见建议,以文化聚人气,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不断铺展乡村全面振兴的美丽画卷。
“挖掘、包装和推广文化品牌,可能是我们村干部的短板,吴老师的到来在很多领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帮助,以他的专业性和敏锐度发现我们不曾注意到的亮点。”左溪村党支部书记孙传官说,省文化特派员的到来,给村里文化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我们想要通过畲歌合唱团、原创音乐的建设,包括文化演出的开展、文化品牌的打造,促进不同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吸引更多游客来泰顺县、来左溪村走走看看。”吴涤说。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一个人可能走得更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 每一名文化特派员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作支撑。当吴涤正想着如何把大家凝聚起来感受音乐的魅力时,今年7月,学校派“文艺轻骑兵”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来到了左溪村,组织了一场畲乡草坪音乐会。
音乐舞台搭在青山绿水间,三脚钢琴架在草坪绿地上……村民和游客们齐聚隐月草坪,大家或交错落座,或席地而坐,《畲山小夜曲》和《满岗茶绿》现场首演便赢得阵阵掌声。游客张女士对此印象深刻,“从未享受过如此松弛、热烈、自由的音乐会。坐在草坪上听他们弹钢琴是很美妙的事,这里环境非常好,很有氛围。”不少村民反映:“第一次现场观看钢琴音乐会。”“没想到高雅艺术也能来到家门口。”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市。当下,“跨城观演”正在成为一种趋势,能够带动演出地旅游业的发展。于是,吴涤产生了为左溪村创作一部剧的念头,但一个人的力量远远不够。好在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从剧本创作、音乐语言到演员表演,吴涤将与学校的专业团队全力打造原创音乐剧《有凤来仪》。音乐剧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期间,美军飞机迫降在泰顺县司前镇后,畲汉人民共同救助美军飞行员的故事。这部剧将成为吴涤文化特派员工作接下来的重头戏,以此致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会在作品中融入畲族的音乐、传说、饮食、服饰等文化元素,先以浙音版《有凤来仪》为蓝本,挖掘当地人才,让他们在剧目中挑大梁、当主角,从而推出泰顺的旅游版。这不仅是校地共建的精品项目,而且也要努力让演出IP成为左溪村的文化名片,以文旅融合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吴涤表示。
除了文化特派员,浙音还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号召,派出了文化特派团,助力泰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趁着《碇步桥》登上2023年央视春晚的热度,学校带着原班人马到泰顺实景拍摄《碇步桥》宣传片,让更多人通过碇步桥认识泰顺。此外,还面向泰顺全县开展文化骨干的合唱指挥培训,有效提升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的能力水平。今年,文化特派团整合为“高层次文化人才服务团”后,他们打算再为泰顺创作1至2部文艺作品,结合艺术乡建开展“杭州四重奏”专场音乐会,推出乡村音乐人培育计划,教村民演唱和创作编剧,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这片被茶香与歌声浸润的古老土地上
吴涤以文化特派员的身份
以音符为笔,以热情为墨
在左溪村的青山绿水间
绘制出一幅幅民族团结与文化共生的绚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