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音人 | 谢涵予:以青春正步致敬伟大历史

作者:学工部、戏剧系 来源:学工部、戏剧系 发布时间:2025-09-05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浙江音乐学院戏剧系戏曲音乐伴奏专业2024届毕业生谢涵予身着军装、佩戴红色丝巾,作为徒步方、队的一员正步走过长安街。96米距离,128步正步,她的步伐里藏着中国青年的坚韧与担当;这条红色丝巾,既彰显着中国女性的昂扬风采,象征红色基因的接续传承,更承载着新时代青年忠诚与担当的时代精神。

艺心淬炼意志,步履铸就刚强

谢涵予与军队的缘分早已注定,她的军旅梦源于父亲的影响。谢涵予从小听着部队故事长大,“橄榄绿”充盈了儿时的记忆。随着慢慢成长,她对“军人”一词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加敬佩军人的英勇无畏和坚毅顽强。初入大学校园,她即选择参军入伍,以优异表现进入中国海军辽宁舰服役。

历经无数军营日夜的艰苦磨砺,谢涵予完成了从艺术学子到中国军人的破茧蜕变。她将浙音“事必尽善”的校训精神与人民军队的钢铁意志相融合,在军营写下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坚定答卷。在辽宁舰服役期间,她曾担任“中国海军成立70周年外事活动”海军节的联络官一职。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如今的和平是多么来之不易”,更感受到了中国海军的强大力量。

辽宁舰服役结束后,谢涵予重返校园。大学期间,谢涵予不仅系统学习了专业技艺,还以“文艺轻骑兵”的身份参与红色剧目创排、基层文艺服务等活动60余场,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艺术为人民”的真谛。“无论身处什么岗位、选择怎样的路径,只要心怀家国、肩承责任,都能够在时代舞台上发光发热;只要不忘初心、持续奋斗,就能为民族复兴与国家强盛注入青春之力。”谢涵予动情表示。

汗水中浇铸坚韧,红巾映照丹心

2025年初,经余姚市武装部推送、各级层层选拔,谢涵予顺利进入山东集训基地。

训练艰苦程度超出了想象。从起床开始便投入持续训练,包括队列基础、体能极限、正步定姿和方阵协同,日复一日规律而紧张。最辛苦的当属每晚的踢腿训练。谢涵予回忆道:“为了练出脚腕力和出腿速度,我们需要在小腿绑上沙袋进行原地踢腿训练。”

作为艺术专业毕业生,谢涵予将艺术教育赋予她对“美”的敏锐感知,转化为对军姿与正步的极致追求,也深知自己在体能和军事基础上与他人存在差距。为了跟上训练节奏,她主动加练,反复揣摩正步踢腿的角度与力度。脚掌磨出血泡已成常态,小腿酸麻难忍,便利用休息时间按摩肌肉,从未延误一次集训。她每天安慰自己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苦都能吃,还有什么苦吃不了”。

正步铿锵回响,青春致敬荣光

一步75厘米步幅、标准军姿站立、近乎完美的标齐和亮眼飒爽的姿态,每一个细节的极致完成,都是“事必尽善”校训精神的践行体现。经过层层筛选,谢涵予从这场全国15个省选拔、1000多人参与的考核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参阅资格,并顺利完成5月起在北京的集训。她还被教练放在了中间14名的位置,成为承前启后的中间力量。

9月3日,天安门广场天朗气清。随着庄严的乐曲响起,谢涵予所在徒步方阵以整齐划一的步伐走过广场。128步正步,步步75厘米,铿锵坚定,如同叩响历史的回音。当方阵行经天安门城楼,阳光映照着她坚毅的面庞,红色丝巾在风中飞扬,成为方阵中一道亮眼的色彩。

此时的谢涵予心潮澎湃,她深知自己不仅代表着浙东抗日根据地,更代表着千千万万的中国青年。80年前,无数同龄人为民族献出生命;80年后,她以正步告慰英灵:今日中国,已屹立于世界东方。她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江南儿女特有的温婉坚韧,展现出刚柔并济的青春风采,并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以自信而昂扬的姿态,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

从浪花白到阅兵场,从浙江音乐学院的艺术学子到走过天安门的阅兵队员,谢涵予完成了从个体追求到家国情怀的升华,过往种种,皆成为生命中深刻的印记。她明白,这场阅兵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未来的誓言——她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扎实的脚步,为祖国前进注入青春能量。正如她在日记中写道:“每一步正步,是对历史的致敬;每一次落地,是对未来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