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音人丨余晨晞:芳华待灼,晨晞初绽

来源:舞蹈学院、宣传部 发布时间:2025-03-16

聚光灯亮起的瞬间

那双带着薄茧的手正稳稳托起“幽兰”

从初入浙音时在练功房挥汗如雨

日复一日地不懈努力

到如今在春晚后台从容整理着舞裙

四年间

她已三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

以柔韧与力量交织的曼妙身姿

展现出00后舞者傲然成长的生命力

她,就是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舞蹈学院2021级学生余晨晞

三上春晚的“挥手女孩”

       2021年,余晨晞以专业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浙音舞蹈学院,也在这一年,18岁的她首次登上2022年春晚,演绎了以《富春山居图》为灵感创作的《忆江南》,来自桐庐的她,跳“活”了《富春山居图》中的江南女子。2023年,《碇步桥》亮相春晚,舞蹈以浙江的风土人情为创作源泉,展现一派江南水乡之韵,相关报道累计超300条次,各类宣传视频触达人次超3.2亿,成为浙江舞蹈的一张“新名片”,余晨晞便是其中的“挥手女孩”之一。

       今年,她再次变身“小兰花”,演出了浙音原创舞蹈作品《幽兰》。相比于之前的陌生忐忑,再次回到春晚舞台,她在激动之余,又感到一分熟悉与亲切。作为学生战队的负责人,她非常感慨:“整个团队来自不同年级,每个人都在排练中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经过无数次的尝试、修改,我们力求每个动作和调度都能注入兰花的气质,把最好的演出状态呈现在观众面前。

舞台属于“浙音的孩子”

       动作、舞段、剧目不断叠加累积,跳、转、翻无限循环反复,大学四年熬过了无数汗水与泪水交织的时光,“躲”不过接踵而至的“大舞台”。

       回想2024年的下半年,对于她而言是一场充满挑战、打怪升级的冒险。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赛路演、全国“荷花奖”终评展演、全省“新松人才”青年舞蹈演员大赛决赛、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答辩.......站在以上任何的一个舞台,对于一名舞蹈生而言都是莫大的荣誉,而以上的一切都在大四的这个秋天与她不期而遇。或许,这是四年来不曾间断的早功,一场场紧张的排练演出,始终不曾放弃的文化课给予她的回馈。

       睁开眼是“兰花指”,是高标准、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闭上眼是国赛路演答辩稿、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陈述稿。那段时间,母亲得知她每天只休息4个小时,怕其身体垮下去,心疼的问道:“你还是我的女儿吗?”她说:“妈妈,我是浙音的孩子。”因为她明白,那个舞台属于她,但她不只代表某一个身份或标签。

       无畏酷暑寒冬,才获春华秋实。短短4年,累计排练时长达6000多小时,参加省级以上演出100余场。在校期间,她荣获国家奖学金、校级特等奖学金、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专业优秀一等奖学金以及五好学生标兵、五好学生等荣誉,参演的《木卡姆·随想》入围第十三届“桃李杯”最终展演,并荣获优秀表演人才奖。

 

青春逐梦成为引领者

       因登上央视春晚舞台,她被家乡桐庐县文旅局聘为“桐庐旅游形象代言人”。“每座城市、乡镇,都藏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有着强大的地域特色和文化魅力。”她坚信,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是连接人与文化的桥梁。2024年,她与团队完成的《一舞一“城”——致力于用舞蹈打造城乡文化金名片的引领者》荣获浙江省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银奖。她的成长,不仅是一个年轻舞者的追梦之旅,更是一场用艺术赋能乡村、用创意点亮生活的生动实践。

       作为登上2024国赛路演舞台的唯一一位来自专业音乐院校的本科生,这一路走得异常艰辛。从第一次线上面对专家提问时的哑口无言,到磨练百题后的侃侃而谈,这期间是每一个日日夜夜奋斗的成果。从接触项目开始,每天排练之余就去创业学院打磨项目,那时每个夜晚都在崩溃大哭,哭完又接着背稿,每个日夜都如此反复。

       在国赛路演时,当得知所在小组的15支队伍的负责人中,只有她一名本科生,且有10支队伍是博士生时,她却涌出一股莫名的冲劲。“我看到了全球各地优秀的创新项目,他们来自不同的学科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各具特色。在与他们的交流和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创新思维的多样性和重要性,也为未来发展找到了新的方向,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晨晞之光,照亮漫漫征途。现在,余晨晞即将从大学毕业、迈向全新的征程。对于她而言,大学时光短暂而充实,无数次的欢笑泪水交织,绘就了“艺术生”蜕变成“艺术人”的华彩岁月;青年舞者如何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贡献,她还在奋力书写着自己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