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资讯: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师生参演央视七夕主题节目

来源:宣传部、舞蹈学院 作者:宣传部、舞蹈学院 时间:2022-08-05 人气:

山水流转,鹊桥相会,一舞梦江南。8月4日晚20:00,浙江音乐学院舞蹈学院原创古典舞作品《织·梦》受邀赴北京演出,在央视《古韵新声》七夕主题节目中惊艳亮相。

作品《织·梦》改编自浙音原创舞蹈《白纻舞·在水一方》,展示了中国传统的“女织”风俗,颇具江南审美意象。舞台上,青年教师李秋竹及喻佳颖、周莹、林可欣、周李斯、潘莉丽、宋嘉霏、张宁、王施懿、钱怡静、祁熙涵、曹睿颖、管筱歆、李一凡、吴易芝、卓雅15位同学,将传统纺织技艺融入舞蹈动作,以纺织女工的梦境作为载体,通过舞蹈与现代科技交融的形式,将织女的巧艺与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呈现在诗情画意的山水意境之中,将南宋古画《蚕织图》缓缓展开,为观众带来一场古今相通,美轮美奂的艺术体验。

此次录制时间紧迫、任务繁重,且正值酷暑假期,浙音参演师生放弃暑假,历时一个多月完成了演员选拔、日程确定、留校排练,“师生共舞、表教相融”;在抵达北京后,作品根据录制场景,进行了相应调整;为了达到最佳的录制效果,走台当天,师生排练到凌晨三点,并以饱满的热情和高水平的表演全情投入当天的演出,展现了浙音师生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艺术精神与拼搏之心,受到了央视及观众的高度认可。

据了解,近年来,浙音师生在国内外重要舞台频频亮相,通过高水平原创作品,以舞造境、以舞传情,充分展现了江南艺术的独特美学韵味,向国内乃至国际观众展现了中国独树一帜的审美意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今年春节期间,浙音师生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牵头下,精心打造的《浙江舞韵——江南风格舞蹈展演》云演出,为海外“欢乐春节”再添华彩;在央视春晚的节目中,浙音以《富春山居图》为蓝本的创意音舞诗画《忆江南》惊艳了全国人民,被全国网友刷屏,无不惊叹画中美景、画中人物。

此次参演的央视《古韵新声》,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合频道打造的一档大型文化系列节目,聚焦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的民风民俗,一舞一曲,在溯源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浙音师生深入挖掘蕴藏在神话传说和百姓生活中的唯美浪漫,将当代舞蹈作品与中国传统节庆有机融合,选取桑蚕丝织这一浙江地域的文化名片,不仅拓宽了作品的文化内涵,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树立文化自信、锻造民族精神提供有益借鉴。

编导说:

黄德俊(教师):

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和中央电视台的多次沟通,《织·梦》终于在七夕这个美好的节日里如期而至。

这次机会对于学院、编导、学生而言,都是一次宝贵的经历,能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获得央视的认可,也是对我们浙音舞蹈人最好的鼓励。

作品的呈现离不开大家的携手共进,我将满怀感恩之心,致力于江南舞蹈的创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李佳雯(教师):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歌以咏言,舞以尽象。舞动长袖飘曳生姿,眼里含笑流盼,如诉如怨如叹,就似在秋日苍茫茫一片的芦苇里,在雾气中行行走走宛在水中央。行走在水边的江南女子,舞袖百转千回,云雾间若影若现。

袁作朦(教师):

初次见到《白纻舞·在水一方》这个作品是在学院的排练厅,当时就被这种极简的江南美学所吸引,在辗转徘徊、叠嶂起伏的画面构图中,好似将一幅山水画卷徐徐展开。当蚕织古画遇见江南美学,《织·梦》将以一种新的视角呈现在观众眼前,作为青年教师,很荣幸此次参与央视的排演录制工作,不仅收获了宝贵的工作经验,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下探索了艺术创作的多种可能性,最终为大家展现了“浙音特色、国内一流”的艺术水准和精神风貌。

演员说:

李秋竹(教师演员):

作品基调古朴柔美,典雅大气,在“古韵新声”主题下,进行改编,将古画场景“复原”,画中织女在劳作中渐入梦境,从而展现出梦中仙境、绸缎翩然流动的美丽画面。

很荣幸我能够参与此作品的创编及演出,以舞蹈的形式演绎中国传统节日“七夕”。作品具有现代人的思维与审美,在古与今的融合中探寻传统文化内涵,带领观众一起感受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也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会不断积累、不断历练、回归教学、回归课堂,无愧党和人民的期待与要求。

钱怡静(学生演员):

七夕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文化自信之源,亦是文化软实力之彰显。而今年的七夕于我而言,意义非凡。在这个洋溢爱与暖的日子里,我和我的老师同学们一起登上了央视“古韵新声”的舞台,用舞蹈诉说民族之美,用舞蹈传播民族文化。

非常感谢学校、老师给予的这次机会。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也作为一名未来的文艺工作者,我会始终铭记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深入人民群众,以文艺之光,铸时代之魂。

新闻来源:https://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hV7F2Qf?share_count=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