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文汇网:大型民族交響音畫《宋韻·華章》首演 重塑絕美意境奏響復興華章

来源:宣传部、艺术处 作者:宣传部、艺术处 时间:2022-11-22 人气:

序曲《宋韻——我欲乘風歸去》通過「民族管弦樂+合唱」的形式勾勒宋韻美學。(受訪者供圖)

國內首部以宋韻主題作為創作動機的大型民族交響音畫作品《宋韻·華章》11月21日晚在浙江音樂學院大劇院上演,演出運用大型民族交響樂這一恢弘的藝術形式,重塑宋韻極致之美,奏響民族復興華章。

《宋韻·華章》匯聚整合了浙江音樂學院優秀創作表演力量,由浙音教師、知名青年作曲家王雲飛、朱慧、李珺等擔任作曲,一級編劇蔣巍擔任文學統籌,著名指揮王甫建、周展擔任指揮,青年教師昊塵擔任合唱指揮,220餘位演出人員全部為浙音師生。「此次演出作品還突破了傳統的音樂會模式,以沉浸式的舞台呈現、高科技的音畫效果展示宋韻美學,」主創人員一級編劇蔣巍介紹說,此次演奏樂器不僅有古琴、古箏、琵琶、曲笛,還有大阮、中阮、箜篌、笙、竽、編鐘等,通過大小樂隊、大小兩個合唱團的分樂章呈現,用環繞立體聲多層次增強了觀眾的聽覺感受,力求將音樂藝術與視覺藝術完美結合,從而使觀眾獲得一次貫通古今的視聽盛宴。

立足詩詞音畫傳統 詮釋宋韻文化絕美意境

《宋韻·華章》立足傳統、守正創新,深入挖掘了宋畫、宋詞、宋樂、宋學等最具代表性的宋代文化元素,以音樂之「韻」為媒,將這些內容加以重組、串聯,進而對「宋韻」進行深度解讀和全新詮釋。

《宋韻·華章》以「民族管弦樂+合唱」為主要形式,由序曲,展現宋畫之美的《雅韻》、展現宋詞之美的《神韻》、展現宋樂之美的《風韻》、展現宋學之美的《意韻》,尾聲組成。其中,序曲《宋韻——我欲乘風歸去》通過「民族管弦樂+合唱」的形式,以音樂的語彙勾勒出宋韻之美,拉開整場音樂會的序幕;《雅韻》以宋代李公麟創作的水墨紙本畫《西園雅集圖》為意境,以民族管弦樂為主要形式,展示了以文會友的中國文人傳統。

「宋代音樂從廟堂宮廷音樂走向了市井音樂、詞調音樂,所以我們選擇了宋詞當中比較經典作品作為我們音樂創作的元素。」浙江音樂學院副院長汪洋教授介紹說,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李清照的《如夢令》等家喻戶曉的經典宋詞,融入到《神韻》這一樂章中去,通過在民族交響的結構中採用吟、誦、唱、和等形式,呈現了中華文學的絕美意境。

浙派古琴名家徐君躍現場演繹。(大公文匯網記者茅建興攝)

《風韻》則採用「古琴+小樂隊」形式,將宋代著名音樂家、「白石道人」姜夔留下的詞調音樂的旋律進行重新編配、發展、創編,探索了宋樂與時代審美相結合的全新表達。浙派古琴名家徐君躍現場演繹,用古琴展現了宋代浙江地域的文化特色和音樂意境。

《意韻》則以朱熹理學和沈括的《夢溪筆談》為藍本,用民族交響的寫實與浪漫,表達了中華民族「佛儒道」三位一體和「天地人」和諧共生的哲學思想和價值理念,形成中華文化大美之勝境。用打擊樂表現的是宋韻文化剛強的一面。

尾聲《華章——勝卻人間無數》作為整部作品的高潮。(大公文匯網記者茅建興攝)

尾聲《華章——勝卻人間無數》作為整部作品的高潮,以中樂大交響的形式禮讚新時代,奏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燦爛未來,體現新一代中華兒女薪火相傳、砥礪前行的新時代奮進足跡。

「此次演出並非對宋文化簡單、具象的復原和再現,而是立足於深挖傳統文化元素、立足於作曲家對宋代文化、思想、觀念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運用當代作曲技法進行的全新創作,具有很強的時代性、未來性。」汪洋教授表示,《宋韻·華章》在創作過程中,創新形成了以對宋韻文化理念的詮釋為明線、以對新時代的禮讚華章為暗線的「雙層結構」,最終以宋韻的敘事和華章的抒懷,形成交響的高潮。

擊鼓樂表現宋代文化剛強的一面。(大公文匯網記者茅建興攝)
新闻来源:https://www.tkww.hk/a/202211/22/AP637c9868e4b0a46902c50d2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