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第二届“良渚论坛”平行论坛“中外音乐家对话”在杭州良渚盛大举行。来自五大洲12个国家的37位音乐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讲述“音乐精神的递进:中外音乐传统的现代回响”。本次论坛以“古代音乐艺术与人类文明发展”和“人工智能时代与艺术未来发展”为议题,通过主题交流发言和圆桌论坛形式,深入探讨音乐艺术在人类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论坛中,音乐家们结合自身在音乐创作、表演、教育、考古、产业等领域的丰富经验,分享了对音乐精神的理解和对音乐未来发展的展望。中国音乐学院院长李心草以“音乐传统”和“传统音乐”为引,道出了音乐中所蕴含的重要价值——音乐精神。
在中国,从良渚文明到中国古典的音乐文化和美学,都有内在的精神递进。然而,这种古代音乐精神、古代音乐艺术的时代回响,如何在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体现出特有的时代价值?
来自四川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的各位院长,结合教学实践,讲述自己的“答案”,指出了中国音乐传统价值的特性、中国音乐美学的特征,也阐明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此外,湖北博物馆陈列部主任曾攀在交流中详细介绍了礼乐文化,用代表世界文化记忆的重要乐器——编钟,“讲述”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与人类文明的关系。当古老的编钟乐曲在会场响起,与会嘉宾无不为之震撼。
“中外音乐家对话”论坛现场
在音乐领域中,因为文化的发源和底蕴不同,西方音乐和中国音乐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体系。然而,尽管拥有着截然不同的文化基础和思想体系,两者在更高的层面上,却存在着相同的音乐精神。
古巴艺术大学音乐学院的院长劳尔·莱安德罗·罗哈斯·金特纳总结出西方的古典音乐的时代价值。他以古巴为例,在对古巴音乐历史的梳理和回顾中,回望古巴音乐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古巴音乐的基因传承和多元共生的创造性。他表示,中外音乐传统不断呈现出自己的现代性,是世界共有的趋势。此外,他还提出了“何为古典”的议题,引发与会专家对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古典音乐传统的思考。
会场外,一位年轻的小提琴家邓咏宁和机器人钢琴家、机器人扬琴演奏者一起合奏了经典曲目《梁祝》和《天空之城》。这一场景让中外嘉宾赞叹不已,同时也引出了本场论坛的第二个中心议题——“人工智能时代与艺术未来发展”。
小提琴家和机器人钢琴家、机器人扬琴演奏者合奏
在科技高度发达、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当下,音乐艺术该如何伴随我们从历史到当下,再走向未来?在新兴技术所带来的审美语境下,这个问题亟待思考,也激发了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表示,音乐作为一种超语言的文化形态,在任何时代中都能给人的心灵和精神带来一种温暖的支撑。然而,由于人工智能的产生,传统的音乐形态和方式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在他看来,AI音乐在现阶段更多体现为一种对人工智能技术的验证,它缺少人性的温暖,还不是真正的艺术。
男高音歌唱家、原上海歌剧院院长魏松则提出,可以利用AI为音乐赋能,推动音乐文化的发展。他认为,如今AI对音乐的影响大多体现在娱乐和商业角度。在未来,AI是否能在音乐领域赋予人类的情感,依旧引人深思。这一角度让来自西班牙、美国、新西兰、墨西哥的音乐家们眼前一亮。他们就AI在音乐创作中的所有权问题、艺术的定义等议题,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本场论坛的最后,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作为专家代表宣布本次“中外音乐家对话”论坛共识:“我们呼吁世界各国音乐家携手共进,继续秉承音乐的人文传统、传承艺术精神,让音乐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勇于探索音乐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推动音乐精神递进,使其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致力于保护各国宝贵的音乐文化遗产,传承历史记忆,为后代留下丰富的音乐。”
宣读完毕后,全场安静,而后响起长达三分钟的掌声。音乐跨越国界,文化架起桥梁。在掌声轰鸣中,“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的论坛主旨正被深度贯彻。
新闻来源:https://apiv4.cst123.cn/cst/news/shareDetail?id=1046190505802596352&ic=5z57r7zmg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