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到来之际,一场名为“听见温暖的声音”的公益音乐会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简称“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举行。仪式上,“文艺赋美·音乐疗愈角”暨“精神共富联合体”浙大儿院莫干山院区基地揭牌。
浙江音乐学院、浙大儿院与浙江大喇叭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等联合打造的这场公益音乐活动,旨在通过孤独症儿童与专业音乐学子的同台演绎,让更多人关注和关爱孤独症群体,以音乐架起情感的桥梁,打造医校人文服务高质量品牌,构建起医学与艺术深度融合的“精神共富联合体”。
今年世界孤独症日的主题是“落实关爱行动实施方案,促进孤独症群体全面发展”。浙音与浙大儿院自2023年6月启动“医心乐护”音乐疗愈暨“文艺赋美·音乐疗愈角”公益品牌项目以来,已建构起医校协同创新的纽带,音乐也为众多“星星的孩子”带来了慰藉与希望。
活动现场,由5位孤独症儿童带来的热情奔放的非洲鼓表演《骄傲的少年》,如同炽热的火焰点燃了全场的氛围,也正式拉开了这场充满爱与希望的音乐会序幕。
音乐会精心策划了三个独具深意的篇章。第一篇章“温暖”,音乐如同暖阳,轻柔地洒落在每一个人的心田。大喇叭特殊儿童关爱中心的孩子们与浙音学子携手登台,用纯真的歌声和灵动的演奏,共同演绎了歌曲《无名花香》、手风琴《小酸梅果》、琵琶独奏《采蘑菇的小姑年》和吉他表演《萱草花》,温柔的曲调、悠扬的旋律,传递出浓浓的深情与爱意。第二篇章“听见”,是一场心灵的聆听之旅。浙音音乐教育学院学生表演了钢琴独奏《彩云追月》,展现出青春的活力与梦想;浙大儿院小狮子合唱团用优美的歌声,唱出《世界赠予我的》深情与憧憬;而孤独症儿童也勇敢走上舞台,演唱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第三篇章“未来”,如同黎明前的曙光,充满了希望与无限可能。浙音音乐教育学院师生与孤独症儿童共同演绎了钢琴《C大调奏鸣曲》,展现出音乐互动教学的魅力;萨克斯独奏《the one you love》、古筝重奏《欢沁狂想曲》、小组唱《我有一个装满星星的口袋》等,用歌声乐声描绘出一个充满梦幻与希望的未来,唤醒孤独症儿童内心深处的生命力量,激励着大家向着春天出发,朝着梦想奔跑。
活动现场,音乐疗愈原创数字专辑《听见温暖的声音》创作计划启动。该计划将汇聚国内外一批优秀青年音乐家、科学家和医学专家,旨在通过音乐与医学的跨学科交叉与艺术创造性表达,原创一批有针对性的疗愈音乐,共建“音乐药方”曲库,推动音乐疗愈产学研协同创新发展。
浙江音乐学院艺颗糖创新团队还与孤独症儿童们互动,现场教学“多觉联动音乐教学法”,让孩子们体验音乐多维感觉统合体验学习的魅力。
本活动通过感、触、听、创等多觉联动的教学方法,以《玩具兵进行曲》为背景,引导参与者运用身体部位(拍手、拍腿、跺脚)模拟军鼓节奏,通过身体声势与共同舞蹈来模仿玩具兵的出动玩耍的场面。从个体身体节奏探索到一起协同律动,共同演绎了一场玩具兵的游戏世界,用音乐动作代替语言叙事,在趣味互动中强化社会交往能力与创造性表达能力。
据介绍,此次公益音乐会活动标志着浙江音乐学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在深化医校合作迈入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2.0新阶段。未来,双方将充分发挥学科、人才、技术和临床等方面优势,从音乐疗愈的艺术实践深化至科研、创作、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构建跨学科创新平台,推动更多富有创新且具有应用价值的音乐疗愈产学研项目落地生根、创新转化,打造国内医校合作的示范样板。
新闻来源:https://app2.gmdaily.cn/as/opened/n/4447a09bbb12462f831e66acb68587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