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终于又把你们盼来了,村里热闹多喽!”

来源:团委,各系部 作者:团委,各系部 时间:2025-09-11 人气:

在人民音乐家故里续写传承、在碧海军营中致敬英雄、在千年古镇里唱响古曲新声……这个夏天,浙江音乐学院(简称“浙音”)近千名师生组成的40余支文艺轻骑兵实践团,奔赴全省11市20余个县(市、区),深入海岛、古城、乡镇和农村文化礼堂,开展文艺会演、志愿服务、公益美育、采风等社会实践,以青春力量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浙音声乐歌剧系师生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音乐会。演出结合《黑神话:悟空》IP元素,上演了《看见》《勿听》等创新曲目,吸引了众多听众。“没想到声乐、美术和游戏结合后这么酷,这种跨界太‘圈粉’了。”一位观众说。

浙音文艺轻骑兵坚持送艺术进基层。在衢州市柯城区,音乐教育学院的师生连续参与“百名青年古城艺术共创计划”。水亭门星光码头的露天舞台上,《民族号手》《红旗飘飘》等节目轮番上演。在舟山市定海区荷花社区,音乐美育活动让艺术走进百姓日常生活。“经老师点拨,嗓子更亮堂了。”“原来音乐对失眠真有帮助。”不少社区居民评价。

团队小、活动精、效应大,浙音文艺轻骑兵快、深、精的服务特点和创、编、演的专业优势受到基层百姓的欢迎。一位种茶大伯说:“终于又把你们盼来了,村里热闹多喽!”在音乐家施光南的故乡,浙音师生参与了第七届光南主题音乐晚会。“今天的表演非常精彩,连着两天能在家门口看演出,太开心了。”东叶村村民艾奶奶说。

海风猎猎、波涛汹涌,也没能阻挡浙音师生的步伐。在舟山岱山某部队,文艺轻骑兵为守卫海疆的400余名官兵送去艺术的温暖,以专业所学致敬英雄、铭记历史。“此次演出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第二故乡的深情厚谊,这份关怀将转化为练兵备战的强大动力。我们将用青春和忠诚时刻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宁。”一位战士说。

时值暑期,湖州市南浔区窑里村正在开展“窑里国际艺术共生计划”,浙音声乐歌剧系与来自南非、印尼等国家的青年代表共话乡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白天,他们探访产业工坊,沉浸式体验“文化+乡建”的落地成果,商讨如何丰富文化供给、推动访企拓岗新可能。夜晚,灯光亮起,歌声跨越语言与国界,勾勒出文化共生的新图景。

当音乐遇见人工智能,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浙音师生在参观完西湖大学的通用人工智能实验室,了解到机器人指挥的驱动原理后,围绕音乐AI大模型、跨模态学习、人机交互等话题,向西湖学子提出了音乐领域具体的技术难题,丰富了西湖大学的AI研究;西湖大学的前沿技术也为解决浙音科研项目中的瓶颈提供了新思路。在实验室与舞台之间,一条信息互通、共同推动行业进步的双向通道就此打开……

4年来,浙音文艺轻骑兵行程超过2万公里,开展各类活动300余场,受益群众超千万人次。学生们在服务社会中锤炼了本领,诠释了文艺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浙音文艺轻骑兵演出现场    浙江音乐学院供图

 

徐晓昀 (浙江音乐学院团委书记)

为让文艺轻骑兵能持续、深入地赋能地方文旅发展,我们也在不断改进方式方法。一是构建更为规范的工作体系,以精准服务为核心,通过比学赶超,探索构建在实际工作中赋能基层的完善体系。

二是深化实施校地联建,推进教育链与产业链双链条融合。实施过程中要注重与地方共同制定服务规范,推行“五个一”(“一份协议”定需求、“一份清单”定项目、“一张图表”明流程、“一套细则”抓落实、“一次考核”强监管)基地建设评价清单,提升服务数量和质量,让直达基层的文化服务从“一次”成为“一次次”。

三是坚持以地方需求为导向,实行基层“点单”、文艺轻骑兵“开单”的服务形式。为持续赋能地方文旅高质量发展,实行“分析研判—清单管理—专项跟踪”的闭环式管理,不断优化集创、编、演一体的工作模式。

新闻来源:https://v4.ccmapp.cn/local/html/mobile-resource/index.html#/ybo/culturalDailytxt?categoryID=DZB&id=2025-09-11%3A68c1892cacca052eff0d1889&selectedDate=2025-09-11&pagename=%E7%A7%91%E6%95%99&title=%E2%80%9C%E7%BB%88%E4%BA%8E%E5%8F%88%E6%8A%8A%E4%BD%A0%E4%BB%AC%E7%9B%BC%E6%9D%A5%E4%BA%86%EF%BC%8C%E6%9D%91%E9%87%8C%E7%83%AD%E9%97%B9%E5%A4%9A%E5%96%BD%EF%BC%81%E2%80%9D&hash=efgelpz5ihj&sharepage=1&sharepage=1&siteI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