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举办“音乐学写作如何融入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程”讲座

来源:音乐文化研究院、《音乐文化研究》编辑部 作者:梁文凤、金雅琪 时间:2023-04-29 人气:

4月24日,音乐文化研究系列讲坛第十期学术讲座《音乐学写作如何融入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程》在音乐学系报告厅举行。讲座由音乐文化研究院、《音乐文化研究》编辑部、教师发展中心、音乐学系共同主办,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主讲,分为上下午两场,分别由陈沛教授与郭一涟副教授主持。

韩锺恩以多年的音乐美学研究经验作为铺垫,引出与音乐学写作相关的若干问题。他认为,成熟的音乐学写作应当具有充实坚定的学科意识、充足明确的学术指向、充分有效的话语能量,即从话语体系切入,通过分岔曼衍逐渐切近学术体系,再通过叠置整合最终切中学科体系。讲座从乐音构成基本元素、音响结构基本式态、音响诗学基本范畴、置于学科间性合力中间的音乐学写作和音乐美学学科架构五个方面展开。首先强调了乐音构成基本元素在音乐研究与音乐学写作过程中的不可或缺性,并借用中国古代“六合”的空间概念,以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两组主导动机为例,证实了音高关系的强弱交替以及音色关系;进而对音响结构提出了设想,即通过声音行式—形式与音响行态—形态多个维度,去考量音乐作品中声音结构的内生性与自生性;针对音响诗学的基本范畴做出了界定,即通过音响结构、形态以及相关者(音响叙事和声音修辞)去研究艺术声音的自有动能与自生力场。他指出,所谓置于学科间性合力中间的音乐学写作,就是充分利用多种学科资源,以不同学科主力理论指向,针对并围绕特定研究对象形成有效的聚集,以学科间性合力成全与圆满预期设定的音乐学写作目标。他希望在通过音乐学的方式写音乐的行径中,内生出某些新的学科增长点,以走出一条没有现实裂缝与理论罅隙的无间道,并提出音乐学写作就是音乐学家不息追询如何依听而说,而关于音乐美学学科理论的主要关切,即是通过临响去追寻听本体的问题,对切入本体问题研究所依托的相关理论进行了阐释。

讲座最后,韩锺恩教授对音乐美学学科做出架构设想:首先是音响诗学,粘连与艺术音乐的音响结构质料,进及其形式语言理式之诗存在;其次是临响哲学,缠绵于艺术音乐的审美经验叙事,退及其感性体验修辞之思存在;最后是音响诗学和临响哲学都不可回避且难以逾越的声音情况,沉浸于原始情感纯粹音调中的声音语言,并基于原始美学规范的声音想象,再及其绝对音乐之情存在。

这两场极具学术深度的讲座给在场的师生带来诸多启发与思考,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有关“情本体”与嵇康“声无哀乐论”的关系、意象与意境的关系、音乐美学的理论研究与音乐实践的结合等问题,韩锺恩一一进行答疑解惑。他用逻辑缜密的讲述,对音乐学写作如何融入学科学术话语体系建设进程进行由浅入深的学理性阐释,从微观到宏观、从形下到形上构筑起宽广的理论空间,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深厚的学术修养也感染、激励了在场的每位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