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同上“展馆思政课”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时间:2023-12-08 人气: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实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入脑入心,马克思主义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于11月21日,联合音乐博物馆(音乐史与民族音乐教学实训中心)为我校艺术硕士研究生开展了一堂由“思政课老师+专业课老师”同上的“展馆思政课”。此次活动是校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项目《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赋能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延伸实践。活动立足研究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课程,通过教师导学和学生研讨的形式,以“展馆思政课”为载体,丰富了“课中学、读中学、行中学”的教学形式,延伸了教学空间。

在本次思政课堂上,思政课教师丁俊华、专业课教师吴涤与同学们一起,先后步入施光南音乐馆和音乐博物馆。在施光南音乐馆,丁俊华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参观、学习、交流,引导学生通过了解施光南的生平、创作和人格魅力,来把握艺术与时代、艺术与人民的关系,以对现实的关照来深化课堂学习内容,力求让学生从专业视角理解思政课程、从思政视角诠释专业知识。在音乐博物馆(音乐史与民族音乐教学实训中心),吴涤老师带领学生依次参观了历史回声、乐海明珠、吴歈越吟、八面来风、宫廷雅乐拓展区和敦煌乐舞艺术专题馆,为学生详细讲解了不同时期的音乐发展历史和编钟、瑟、七弦琴等代表性乐器,并现场示范,指导同学们演奏体验,让大家在音乐历史学习中丰富“思政+音乐”“德育+美育”的内涵;同时号召大家好好学习,不断增强本领,把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发扬光大。

参观后,学生们开展小组化研讨。学生们纷纷表示,在这样的场景中,由思政课老师和专业课老师一起上思政课,形式新颖,不仅加深了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学习了音乐文化知识,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声乐歌剧系2023级研究生崔灵珊说:“这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是一场音乐和思政课的完美碰撞,让我们沉浸其中。”郑舒尹说:“在短暂的实践课中我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旅程,甚至与世界各地的先人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音乐文化交流,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使命感也随之油然而生。”冯依依说:“浙音音乐博物馆不仅立足于服务学院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深化内涵建设,而且服务人类音乐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服务‘文化浙江’建设和文化艺术的大发展,这也是我们当代青年的使命。”朱昶宇说:“在施光南音乐馆,我们看到了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大量乐谱;参观音乐博物馆的时候,吴老师给我们做了认真讲解,极大地加深了我对音乐历史的认识,我为我国丰富的音乐文化感到十分自豪。”

“展馆思政课” 将校内展馆融入思政课教学资源,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也是在“理论类大课”上探索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该实践教学形式已经连续实施4年,取得较好效果。下一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探索思政课教学模式,通过增强思政课的感染力,来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让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