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逢2025世界读书日和第25个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4月20日至26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指导,浙江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安徽省图书馆主办的“承古拓今·阅向未来”2025长三角图书馆之夜系列活动在浙江图书馆(之江馆)举办。
学院组织多个院系师生深度参与策划和组织系列活动,以“音乐+阅读”的跨界创新,融合传统与现代、文化与科技等元素,创新阅读体验、引领阅读风尚,助推书香中国建设。
音乐潮动市集,春日阅读狂欢节
在浙江图书馆一楼广场举办的“春日书潮市集”中,设置了古籍文化传承、阅读互动、非遗手作体验、养生文化融合、AI科技体验、特色文创展示、戏剧文化展示、音乐文化展演八大版块。展演环节中,由创业学院师生团队策划组织的“弦舞飞扬”“国风雅韵”“声动之江”等内容篇章,为现场观众带来了西子弦乐四重奏、潮音国风乐团、HangIN阿卡贝拉等主题精彩演出,将音乐与阅读、艺术体验与文化消费相结合,为传统阅读体验注入潮流与互动元素,形成“可听、可看、可参与”的多维立体文化体验空间,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参与。
数字音乐体验,艺术与科技的交响
在浙江图书馆一楼大厅,活动特别策划了“当AI遇上古典乐”数字音乐体验展,展示了我院音乐工程系师生的科研创新成果,包括YAMAHA跨界钢琴智能音乐演奏与伴奏系统、Surmountar数据驱动乐器、音画交互装置《争鸣》《觅声》等项目作品,展现了音乐与科技的创新融合,吸引许多读者观众近距离参与体验。
钢琴系校友、青年钢琴演奏家明亮还现场与自动演奏钢琴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互动表演,通过钢琴曲《茉莉花》人机版本的演奏比较,为观众提供“AI时代艺术体验”的创新直观感受。
音乐邂逅阅读,“之江听涛”大咖知识分享
作为“2025长三角图书馆之夜”的核心活动,“之江听涛”知识分享秀别具一格。学院4位艺术家分别与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西湖大学通识中心人文学教授来国龙,著名作家、北京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乔叶,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克俊4位嘉宾合作,通过音乐与知识融合呈现的创新形式,引发观众对阅读、AI与人文的深度思考。
民族室内乐团青年演奏家黄琳演奏的琵琶曲《十面埋伏》气势磅礴,将观众带入葛剑雄的《纵览AI风云,探寻永恒阅读》主题分享中,凸显史学、音乐等人文学科的独特魅力与不可替代性;古琴演奏家章怡雯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如潺潺清泉,引出千古美谈,为来国龙的分享《观念的陷阱:与古埃及文字的邂逅》中关于技术赋能人文学科的分享埋下伏笔,促使大家重新思考甲骨文、古琴和世界古老文明解读的终极意义;艺术指导教学部青年钢琴家黄紫橙演奏的《Tears 眼泪》,旋律柔美细腻,展现出人类独有的情感,与乔叶在《当机器在书写,灵魂如何落笔》分享中强调的“艺术创作核心是情感与人性,技术无法替代”观点相得益彰;音乐工程系青年跨媒体艺术家申佳君原创的人工智能视觉景观与电子音乐作品《宋檐逸梦》,基于AI生成式技术巧妙地将中国古代建筑与传统乐器、现代电子音乐相结合,营造出超越时空的美学意境,为张克俊的《智能艺术,守正创新》主题分享做好铺垫,音画交融、沉浸融合,赢得现场观众的高度评价。
宋词古韵流声,艺术演绎重现经典
除书潮市集、数字音乐展、大咖知识分享秀等环节外,学院师生还组织策划了文学戏剧、钢琴艺术普及、宋词古典音乐会等内容。4月20日和23日晚,由戏剧系师生表演的《金锁记》分别以沉浸式人物和舞台戏剧形式,呈现于浙江图书馆各馆空间和文澜剧场,以戏剧之名让文字“活”过来、让角色“站”起来,生动营造出沉浸氛围;艺术指导教学部副教授张磊以“琴弦和鸣”钢琴合作艺术普及分享会的形式,与读者观众进行钢琴的N种“社交互动”;音乐教育学院MTC室内乐团则以“宋韵流声”宋词古曲音乐会形式,呈现一场大宋清音经典音乐会,精选姜夔《暗香》《疏影》等冷门遗珠,以及尘封于《明集礼》的《万年欢》、朝鲜李朝古谱改编的《雨霖铃》、日本唐传笛谱焕新的《苏幕遮》等经典作品,通过“一词多配”复现宋词依句为拍、字调入乐的独特韵律,为读者观众呈现千年旋律与当代审美的跨时空美学体验。
本次系列活动通过国家文化云、美丽浙江、Z视介、浙江文旅、浙里文化圈等媒体平台全程直播,吸引了超过180万人次在线参与,得到央视新闻、中国文化报、浙江卫视等50余家主流媒体宣传报道。
学院社会合作中心、教育基金会、艺术指导教学部、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音乐工程系、管弦系、国乐系、音乐学系、创业学院、附属音乐学校、民族室内乐团等单位师生共同参与系列活动的组织策划和演出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