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舞蹈学院的师生们惊艳亮相新市古镇舞蹈艺术季,为游客带来《秋忆》《烟波晚唱》《丝丝簸影》《亭》,以优美舞姿诠释“逸”的主题,在万象桥畔、水域舞台周边的点位书写人景合一的篇章,与全民共启这场全域起舞的江南艺术狂欢。
本届新市古镇舞蹈艺术季环境演出以“书生一梦”为叙事起点:一位书生在梦中与蚕花姑娘相遇,自此踏上寻觅之旅。演出全程以古镇的古建、河道与街巷为天然舞台,串联起各个场景的舞蹈表演,不仅让舞蹈艺术走出剧场、融入日常,更让核心主题“逸”在水桥相映、人景共生的江南意境里自然流淌、深入人心。
当暮色漫过新市古镇的河道,竹影随波轻晃,《烟波晚唱》便在水岸边悄然起舞。舞者执杆踏浪,以灵动肢体复刻渔娘撑筏的日常,让夕照下的粼粼波光、巷尾传来的隐约渔歌,都成了舞蹈的注脚。这场在古镇实景里上演的表演,不仅将“落霞与秋水”的诗词意境搬入现实,更以水乡独有的安然韵律,诉说着江南人对生活的温柔眷恋——暮色渐浓时,来新市河畔,看一场属于江南的日暮圆舞曲。
当新市古镇的晨光漫过万象桥石栏,《丝丝簸影》便在桥畔起舞。舞者在桥身与河岸间辗转,扬起的器具似载露桑叶,翻转的肢体复刻蚕农选蚕的细致,让蚕桑劳作的质朴韵律与古桥的线条、桥下的流水相融,在这天然舞台上,诉说着新市蚕桑文化与江南生活的从容意趣。
当新市古镇的秋阳透过古樟枝叶,洒在青石板路上,《秋忆》双人舞便在此间缓缓启幕。舞者身着简约舞裙,以脚尖轻点路面,在白墙黛瓦间舒展肢体——旋转时,裙裾似秋日翻飞的银杏叶;相拥时,姿态如古镇老桥般相依相契。芭蕾的优雅与秋意的沉静、古镇的沧桑相融,让“回忆”的温度在每一个踮足、每一次托举中流淌,仿佛在诉说一段藏于江南秋日里的温柔往事。
当运河之眼的水波随晚风轻漾,舞蹈《亭》便在这水畔亭榭间缓缓铺陈。舞者以亭为心、以水为镜,时而俯身轻触水面,指尖激起的涟漪与裙摆的弧度相映;时而踏水而立,倒影随舞步在碧波中舒展、重叠。亭柱的朱红成了舞蹈的画框,运河的流水化作天然的伴奏,每一次肢体的起落都似与水对话,让“亭”的静谧与“水”的灵动在当代舞姿中交融,既勾勒出江南水榭的古典意趣,也让舞蹈在自然与建筑的环抱里,生出几分诗意的留白。
此次活动引发热烈关注。舞蹈学院师生们以古镇街巷、古桥水畔为舞台,既展现了学院在环境舞蹈领域的探索成果,也通过与市民游客的互动演出,让专业艺术走出校园、融入生活,为这场全民参与的江南艺术狂欢注入了鲜活的专业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