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的跨界探索《渔樵耕读》在学院隆重成功上演

编辑:zhoujiali 来源:舞蹈系 作者:孙焱 摄影:麓林、屠梦蝶 时间:2019-11-07 人气:

11月4日,2019中国—中东欧国家音乐舞蹈季暨学术交流活动之跨界作品《渔樵耕读》在我院黑匣子剧场成功上演。

跨界作品《渔樵耕读》由舞蹈系青年教师程龙、马佳宏共同创作,作曲与指挥系张昕副教授作曲承担钢琴、打击乐的即兴演奏,上海民族乐团唐一雯担任中阮即兴演奏,舞蹈系学生陈秀豪、刘雅婷、乐欢、傅川等19人为即兴舞者。演出在一个可塑性极强的实验剧场进行,变换的空间、移动的光影、在舞台和现实中游走的舞者、即兴创作的演奏者和哲理性视频的跨界综合呈现,给观众带来了一场极富冲击力的视听盛宴。

《渔樵耕读》借用象征中国传统文人隐士情怀的成语“渔樵耕读”为题,在当代语境下讲述了新的关于“樵、渔、耕、读”的故事。作品从黑暗中开始,在短暂的若隐若现的瀑布视频后,舞者们落寞而寂寥地行走在脚手架上,紧张而压抑的音响带领观众进入思索的空间。片刻的寂静后,樵夫出现,他被一只灵动的鸟儿吸引,两人逐渐臭味相投,在空灵而梦幻的音响中忘情地舞动。场景从天空转移至水中,即兴舞者化身为了水中的鱼儿,通过游动的身体和不断重复的戏剧性念白“上、下、左、右”,鱼儿进行着艰难的抉择,她们游戏、试探、失控直到发疯。沙鼓响起,中阮拨动,人性最本真的生理欲望被唤起,青年男女在耕地的意境中进入新的世界。幽远的《听风》渐渐传来,苦读的人笔耕不辍却似乎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伴随着《听风》富有张力的音乐进行,三对舞者在舞台中心上演了一场此起彼伏的游戏,在微弱的灯光和变换的空间映衬下,似乎诉说着我们所处的这个真实的世界。

《渔樵耕读》通过跨界的手法,影射了在苍茫的人世间寻寻觅觅的芸芸众生,通过实验剧场中舞者和演奏家的即兴表演,彻底剥离了原成语中山野渔樵“旷达与超然”的外衣,重新建构了骨与血的本真实相,带给观众的是关于当下、关于人性、关于现实的哲理性思考。正如导演的阐述,“这个作品它就寄居在这样一个混乱的、无序的社会形态里,但它还是有另一种隐形的、你看不到的一种秩序在推动着,这大概就是这个作品的气质——爆裂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