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馆仪式结束后,一场学术气氛浓郁又充满脉脉温情的座谈会举行。众多知名音乐家、专家学者与施光南夫人洪如丁和家属一道,深情追忆施光南与音乐相伴的传奇人生,深入探讨其非凡的音乐成就和高尚的艺术品格。
6月26日,施光南追思缅怀座谈会暨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学院召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副司长黄小驹、中国交响乐团党委书记周宇、文化艺术出版社总编辑王红和金华市金东区宣传部等有关部门、单位领导,学院院长王瑞、副院长汪洋,洪如丁女士和家人代表,以及郑小瑛、田青、乔建中、关牧村、佟铁鑫、钱国桢、居其宏、梁茂春、张振涛、李诗源等众多施光南生前好友、艺术名家大师等出席座谈会。
院长王瑞代表学院对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施光南先生的艺术思想、艺术观点是我们极为珍贵的教材。作为创建于新时代的现代化艺术高校,浙江音乐学院将充分用好施光南音乐艺术馆、《施光南全集》的学术与艺术资源,学习发扬施光南先生的人民情怀,高擎“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精神火炬,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让施光南的艺术理想、艺术精神及艺术成就一代一代发扬下去,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篇章。
施光南夫人洪如丁表示,施光南深情地眷恋着这片土地,用心用情创作每一首作品,他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创作实践中追求思想性、艺术性和群众性相统一,坚持把爱国作为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为人民书写创作。动听的歌曲必有旋律,经典的作品必定来源于人民,希望年轻的艺术家要饱含对祖国和故土的热爱,汲取养分、勤于学习,创作出更多新时代的经典旋律。
著名艺术家、女指挥家郑小瑛表示,对“人民音乐家”施光南最好的纪念方式是出版、传播和上演他的作品。我们将改编施光南系列优秀歌剧作品,让经典作品走进校园,存活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之中,并把年轻一代歌唱家演唱的作品带到更广阔的舞台,作为对施光南音乐艺术馆开馆的祝贺与敬意。
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关牧村表示,施老师创作的歌曲深受广大观众喜欢,能唱施老师的歌曲是最让人高兴的事情,我非常有幸演唱了其不少作品。作为我们这一代艺术家,依然有责任、有义务将施老师的作品进行传承发扬,让民族歌曲艺术化、艺术歌曲民族化,充分展现民族音乐的时代价值。
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佟铁鑫表示,施老师对我的指导与帮助是巨大的,很多歌曲的每一字、每一句、每一个装饰音都是施老师口传心教的。我将继续传承好他的艺术精神与艺术思想,深挖艺术资源,创新艺术表达,将美声的方法、民族的韵味与通俗的感觉融于艺术创作与表达。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乔建中表示,施光南是我国20世纪后半叶最有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从1970年代到1980年,他的很多作品都在广大听众中广泛流传。作为新中国培养起来的第一代作曲家,他是把时代精神和民族风格融为一体的旋律大师,他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堪称一首首共和国旋律,他留给我们的杰作将是一笔最宝贵的丰富音乐遗产。
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国音乐史学家梁茂春表示,我与施光南在附中时期是同学,他在文化课学习上游刃有余,就把大量精力放在社会生活中。他对社会有自己的判断,对艺术有自己的执着与个性。他在附中读书时就说过,“要用毛主席握过的手,写出人民满意的音乐”。这种始终如一的信念与执着,正是他成为“人民音乐家”最重要的品格。
中央文史馆馆员、音乐学家田青表示,施光南有性格、有才华,注重广泛吸收民间音乐,受到民间音乐的充分滋养。施光南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如一的喜爱,正是源自于他对民间音乐发自内心的喜爱和广泛涉猎,这是值得年轻音乐人思考和学习的地方。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张振涛表示,在施光南那个年代,歌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民众认识祖国、社会和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对爱国主义和民族大团结理念的传播起到普及、铺垫和深入人心的作用。今天回溯这些歌曲,充分印证了“歌曲先行一步”“一万句口号,比不上一支歌”的观点。如果没有施光南这样杰出作曲家的创作,我们会忘记昨天,也会忘记今天的历史使命。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居其宏表示,施光南歌剧创作启示我们,钟情于歌剧就要秉持一颗敬畏之心,为人民而歌的题材选择广阔多样,“以声乐为主,以如歌旋律见长”是中国歌剧音乐创作的主潮,“交响戏剧性”是中国歌剧音乐创作必须攻克的难关,剧本永远是中国歌剧的“一剧之本”。当代歌剧艺术家应深入思考两部歌剧给予我们的有益启示,并在创作中遵循歌剧规律、秉持精品意识,才有望实现中国歌剧的根本性突破。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李诗原表示,施光南的《屈原》等经典歌剧的抒情性令人惊叹。他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抒情歌曲流派”的大胆设想,对今天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面对当前多元化的时代,抒情歌曲所特有的家国情怀,能够“抒发出千千万万人民的心声”的优良传统,更需要发扬光大,继承创新。他的音乐、他的精神,人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韩伟、钱国桢、任志萍、何民胜、张根芳、荣英涛、郭克俭、夏滟洲、张宝华、路艳、孟凡玉等专家学者及施光南家人代表、金华市金东区档案馆负责人,共同围绕施光南的生平故事、艺术特点、历史地位,以及“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的高尚艺术品格,进行深入探讨。
施光南音乐艺术馆建成开馆,标志着施光南音乐艺术创新研究高地正式落户浙音。学院将发挥自身的学科专业、人才资源等优势,常态化、系统性地开展施光南学术思想、学术成果、艺术作品的创新研究和宣传推广,使其“为人民书写创作,谱写时代赞歌”的精神品格深扎在浙音这片“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