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教师作品《中国故事》在国家大剧院首演

来源:音乐工程系 时间:2024-08-02 人气:

近日,我校音乐工程系教授、作曲家张小夫创作的唢呐协奏曲《中国故事》在国家大剧院首演。以风格鲜明、情感炽热的民族交响乐形式,向大家讲述“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由指挥家金野执棒北京民族乐团,与唢呐演奏家张倩渊共同演出。作品灵感源于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民歌,通过唢呐独奏与大型民族管弦乐团的协奏,以《东北风》《赶牲灵》《对花》3个独立乐章的形式呈现。3个乐章选取了东北、陕北、河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代表性的优秀民歌,融合多种艺术表现元素,构成虚实变幻、风格迥异、生动鲜活的交响音画。此次首演的唢呐协奏曲版在保留了原汁原味民歌主题的基础上,以独奏唢呐质朴、动情的宣叙和咏叹,重塑了作品的音乐形象。作品构建了完整的叙事结构,扩展了独奏乐器与大乐队协奏的音乐表现深度,并以多层次的对话、交互,多侧面的抒情、倾诉与展开,拓宽了交响音画的抒情意境和叙事空间,增强了作品戏剧性的跌宕起伏、诗意化的浪漫情愫和交响性的多维度音乐表达。

2018年,张小夫受邀创作了为竹笛、唢呐与管弦乐团而作的交响音画《赶牲灵》和《对花》,两部作品于当年由天津歌舞剧院交响乐团首演。2021年,张小夫受邀为吉林省交响乐团创作了为板胡、唢呐与管弦乐团而作的交响音画《东北风》,并与《赶牲灵》和《对花》合并成为一部交响套曲作品《中国故事》。三部交响音画连在一起,刚好形成了“快-慢-快”的结构。

随后,张小夫再次受吉林省交响乐团邀约,将《中国故事》改编成民乐版。今年中国音乐学院新春音乐会民乐双独奏的管弦乐版《中国故事》惊艳亮相,无疑增加了该作品的社会热度。此次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的民乐版唢呐协奏曲《中国故事》,则是该作品的第三个版本。一部好的作品必将历经千锤百炼的深耕过程,而观众的反馈则是检验作品的重要途径。音乐会演出现场台下的观众都被这部作品“点燃”,掌声一浪高过一浪。演出结束后,演奏家张倩渊激动地表示,“在舞台上,我能感受到观众和这部作品之间产生了共情和共鸣。”

张小夫一直是中国电子音乐领域的领军人物之一。他历经数十年沉淀思考,更加坚定了中国当代音乐创作要闯出一条基于中国文化底蕴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道路。在《中国故事》的创作中,“民歌本身并没有交响性和戏剧性,但通过对主题的设计,音乐结构、音乐组织的把控,作曲家能将质朴的旋律通过音乐的逐层展开,交响性、戏剧性的呈现,和内在紧张度的贯穿、高潮的推出,华彩段等的设计,开发出更多符合当代语境的音乐特质。”

该作品也是张小夫怀揣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在古稀之年依旧笔耕不辍所产出的一部精品力作。作为学院特聘教授,他希望通过这部作品,向从事音乐创作的青年教师和同学们传达对音乐创作的关注,以及音乐创新要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国的当代音乐创作要用母语说话,要构建我们自己的音乐语境。希望青年作曲家们能够更多尝试用创新的思路、世界的语言传承弘扬民族音乐,为世界留下更多音乐精品力作,让中国音乐代代相承、奏响世界。”张小夫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