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天,浙音近40支“文艺轻骑兵”的1000多名学生奔赴全省11个地市以及青海、江苏等多个省份开展艺术宣讲、文艺赋美、艺术普及、社会美育、文化调研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从“送文化”“种文化”到“兴文化”,他们将艺术送到田间地头、种进人民群众心田。本期带来音乐教育学院、国乐系、附属音乐学校“文艺轻骑兵”的暑期艺术实践情况。
国乐绕“梁”,“祝”力古镇复兴
千年前,祝英台从这里出发,开启了一段旷世奇缘。月光下,丰惠古城的石板路泛着柔和的光泽。古戏台上,一曲越剧选段《梁祝》如泣如诉,穿越时空的界限,与古城的每一寸土地共鸣。
国乐系“文艺轻骑兵”暑期实践团队来到英台故里开展文艺演出活动。“文艺轻骑兵”团队精心策划的文艺晚会,在古戏台上拉开了序幕。《梁祝·十八相送》的经典选段,通过细腻的表演与深情的唱腔,再现了梁祝二人依依惜别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共情。而二胡协奏曲《梁祝》的演奏,更是将晚会的氛围推向了高潮,丝竹之音,弓弦之韵,交织成一首跨越千年的恋歌,与古城的夜色交相辉映,每一缕乐符都触动着在场每一个人的心弦。
“我妈妈是个戏迷,经常来戏台看戏,有时候看入迷了,我给她打电话都不接,真希望丰惠老街的文艺范儿更来越浓。”眼看着家乡越来越美,古戏台越来越热闹,古城居民喜在心里。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活动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示与交流,更是校地合作、文化共建的生动实践。团队还特地为丰惠古城捐赠了一批图书,旨在丰富当地的文化资源,促进知识传播。
随着“梁祝花河”项目的稳步推进和丰惠古城文旅融合发展的不断深入,国乐系“文艺轻骑兵”团队表示,他们将继续在这片充满故事的土地上深耕细作,用艺术的力量唤醒古城的历史记忆,用文化的力量推动古城的复兴与发展。
书香与音乐共舞,基地建设绽放新彩
音乐教育学院“知乐育心·情系嘉兴”的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后,“文艺轻骑兵”团队迅速转战衢州,继续他们的暑期文艺赋美之旅。在浦山村这片充满艺术气息的土地上,他们再次展现了音乐与乡村的和谐共生。作为学校授牌的艺术实践基地之一,浦山村每年夏天都期待着“文艺轻骑兵”的到来,他们的演出与教学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欢乐与启迪,更在无形中推动了乡村文化的蓬勃发展。
“桃源七里乡村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此次衢州之行的一大亮点。在柯城七里乡那片如画的青山绿水间,音乐与笑声交织成一首首动人的夏日乐章。“文艺轻骑兵”与柯城本地乐队、歌手同台献艺,为游客和村民带来一个个精彩的节目。来自上海的游客林阿姨,作为七里乡的常客,今年更是被这里的艺术氛围深深吸引,她惊叹于小山村里竟能举办如此高水平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欣赏,还得到多家媒体的广泛报道。
今年,学校还特别向七里乡捐赠了图书。这些图书将用于共建“农家图书角”,为村民们提供一个更加便捷、多元的阅读平台。学校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能够激发村民们的学习兴趣和阅读热情,让书香与音乐在乡村交相辉映,共同推动乡村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成长的夏天,让城乡空间重生
今年夏天,附属音乐学校组织了第二届“成长的夏天”暑期实践系列活动,活动如同一股清新的文化春风,吹遍了临平区的各个角落,为乡村带来了高质量的艺术盛宴。
整个暑假,实践活动紧锣密鼓地展开着,师生携手并进,共同奉献了30场涵盖民乐、歌舞、流行、管弦乐及戏剧的综合性艺术展演。从悠扬的民乐到动感的歌舞,从流行的旋律到庄严的管弦乐,再到引人入胜的戏剧表演,每一场演出都凝聚了师生们的心血与才华,展现了音乐的无限魅力与力量。在“田野”这个广阔的舞台上,师生们用歌声与乐器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
与此同时,“文艺轻骑兵”还积极投身于乡村的文化建设中。他们利用村口广场、文化礼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传统场所,通过创新性的空间改造与功能重构,将这些地方转变为充满现代气息的艺术殿堂。这些改造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品位,更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交流互动的平台。
“通过艺术乡建推动城乡共富。”“文艺轻骑兵”正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理念。他们正以不懈的努力和创新的精神,为乡村的文化生活注入新的活力,让这片土地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