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修史,笔墨流金。历史回眸处,古琴之雅音,恒久传递着中华民族在波澜壮阔中的超然与宁静。10月10日下午,由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琴学文化体系研究》(立项号24ZD008)开题论证会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
开题论证会由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指导,浙江音乐学院主办,浙江音乐学院发展规划处、科研处承办。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肖健,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副厅长张广洲,重大项目首席专家、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教授,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相关负责人,浙江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单位的4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肖健代表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琴学文化体系研究》获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立项表示祝贺。他充分肯定了课题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学理价值和现实意义,并高度肯定了浙音在科研上深挖潜能、重点发力,为我国艺术学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作出的积极努力。随后,他强调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高度重视,介绍了文化和旅游部推进艺术科学发展的前瞻布局和系统规划,并表示,重大项目是现阶段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层次最高、资助力度最大、权威性最强的项目类别,课题组要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明确工作要求,确保研究质量;树立优良学风,严把科研关口,形成“留得下、立得住、传得开”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为其他传统艺术的传承发展、海外传播等提供学术参考与现实借鉴。
张广洲充分肯定了浙音近年来围绕“高水平一流音乐院校”办学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理论研究机构和艺术创作实践团体为依托,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建设、社会服务和内部治理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琴学文化作为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具有博大、深刻、厚重的文化意义、社会意义和教育传播价值。他表示,将大力支持课题推进落地,并期待项目团队充分利用好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研究的平台与契机,以高质量成果推动古琴艺术的传承发展。
重大项目首席专家王瑞教授在开题陈述中表示,古琴于2003年获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中国传统乐器中历史最悠久、形式最典型、传承最有序的艺术品类之一。在漫长历史中,古琴与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及文人生活交融交织,形成了最具文化特性和精神品格的独特内涵,也成为中华文明传承有序、源远流长的重要载体和历史见证。为此,《琴学文化体系研究》项目的研究核心将立足于古琴艺术及其琴学发展的历史脉络与现实意义,以大历史、大文化、大艺术的浓度和视野,构建琴学文化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并挖掘其在中华文明现代化进程中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意义。
王瑞教授强调,为确保高质量完成课题研究,项目组搭建了学术过硬、结构合理的研究队伍,采取文献研究、田野调研等多学科手段,甚至借助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手段展开研究。与此同时,课题将充分依托高校资源优势,以获批重大项目为起点和支点,规划实施琴学文化传承发展系统工程,全面推进古琴艺术的研究、创作、表演、琴器的制作与研究等;建构开放性的古琴艺术人才培养、科研平台,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各类的研究和古琴艺术的传播推广;召开世界琴学大会,邀请国内外琴学专家开展跨学科研究,设立相关实验室,以服务于琴学文化领域的各项研究,使琴学文化实现进一步的传承发展,提升国际传播影响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随后,5位子课题负责人(浙江音乐学院特聘教授杨和平、浙江音乐学院夏滟洲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李玫研究员、林晨副研究员,浙江音乐学院池瑾璟副教授)分别对各子课题的研究目标、理论路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框架和成果展望等相关情况进行介绍,从不同学科、不同视野对“琴学文化体系研究”的议题予以研析。
认真聆听课题汇报后,中国音乐学院副院长吴志武、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冯磊、上海音乐学院贺绿汀中国音乐高等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诗原、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陈新凤等评议组专家,对课题规划进行了充分讨论,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琴学体系架构、增强学术研究的现实观照等宝贵意见。评议组组长吴志武宣读了课题论证报告决议,并表示本课题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和时代价值。此次开题会报告准备充分、论证扎实,前期文献整理充实,框架合理,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格局宏大,建议突出重点,抓住核心问题,做出创新性成果。最后,评议组一致同意通过项目开题,并预祝课题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开题论证会后,项目第一次工作推进会举办。王瑞教授为项目组5位子课题负责人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
子课题负责人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交流。科研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积极统筹、大力配合,迅速组建工作组,与各子课题负责人沟通协调,持续跟进项目进展,确保在有组织的科研统筹下,高质量完成重大项目的研究目标,积极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国际传播贡献浙音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