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国家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创新要求,系统谋划学科发展新路径,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7月8日,学校召开2025年学科建设工作会议。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干武东、王瑞、王均寅、蔡亦军、汪洋、奚丽萍、董德君、李波、李俊、施莹出席会议。会议由院长王瑞主持。
党委书记干武东指出,学科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检验办学水平的核心标尺。他就抓好学科建设工作提出三点要求:一是锚定学科建设现状,在肯定成绩中明确攻坚方位。要清醒认识“单项冠军不等于整校建强”“专业排名不等于生态健康”“国内领先不等于国际影响”的三大关系,深刻认识学科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把“数字优势”升级为学科生态的“体系优势”,逐步构建完整的学科培养体系,实现从“国内领先”到“国际一流”的跨越。二是审视发展形势,在对标对表中找准差距。要深入剖析与国家学科建设新要求间的差距,对标国内顶尖音乐院校找出不足,研判艺术教育发展趋势找准短板,以“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和魄力,精诚团结、协同作战,坚决打赢“攻坚战”,开创发展新局面。三是聚焦“四个顶尖”,在系统推进中靶向发力。要打造顶尖学科,形成具有鲜明标识度的学科体系,构建不可替代的学科标识;培育顶尖成果,切实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实现重大科研成果的持续突破;构建顶尖平台,坚持以质图强、项目为王、机制赋能,驱动科研平台建设提质增效;引育顶尖人才,全力打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构建“引育用”全链条人才生态。希望全校干部教师大力弘扬“钉钉子”的精神,秉持“马上就办”的工作作风,齐心协力将学科建设蓝图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景。
王瑞表示,学科建设是推动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核心战略,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原则,通过系统化改革创新破解发展瓶颈,着力打造中国艺术教育的创新实践方案。建校十年以来,学校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仍面临着科研成果转化率不高、国际化办学深度不足、学科建设制度创新滞后等现实挑战。针对这些问题,王瑞提出要系统构建“四个导向”改革框架,统筹推进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以问题导向严把学科带头人等关键指标,着力打造彰显办学特色的艺术教育模式;以特色导向重点布局电子音乐、音乐剧创作等新兴学科,构建“创作-表演-产业”全链条生态体系,抢占行业发展主导权;以目标导向深化“浙音精神”内涵建设,全面激发师生奋进动力;以使命导向践行“出人才、出作品、出思想、出标准”办学追求,推动科研平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协同创新。通过推进学科专业布局调整,深化教学改革,开展有组织的科研和艺术科创平台与机制建设,大力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事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加强构建国际影响力的学术艺术品牌,加快推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
会上,副院长汪洋、董德君分别围绕音乐学学科建设、音乐表演学科建设作交流发言。
发展规划处、教务处、研究生处、艺术处等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舞蹈学院、音乐工程系等教学单位负责人分别就本单位学科建设工作进行了汇报交流。
会议还集中学习了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及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等文件。
全体中层干部、各学科方向带头人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