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总编室联合摄制的四集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已在央视综合频道和浙江卫视播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四集节目分别以“文以立心”“文以载道”“文以兴业”“文以化人”为题,聚焦反映这一历史过程,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宏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情怀。
浙江音乐学院师生以不同形式观看了专题片,观看结束后,大家深受触动,纷纷结合自身工作学习实际发表感言。
作曲与指挥系教师张亚鑫表示,通过观看电视专题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宏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情怀,我深刻认识到作为艺术院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始终引导学生扎根中国大地、根植人民生活。我们要带领学生走进浙江文化腹地,调研传统文化,用脚步丈量文化,结合省情开展“在地教育”。要培养学生浓厚的文化情怀,使他们能够创作出无愧于人民和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我们要坚持与人民同行、为时代放歌的教育理念,为文化事业培养更多能够创作精品力作的新生力量。
音乐学系教师田淑颖表示,从弘扬“红船精神”筑牢信仰根基,到保护良渚遗址彰显中华文明;从西湖、绍兴古镇的古今交融,到美术馆、动漫城的文化创新,浙江的文化实践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八项工程”的前瞻性。尤其令人动容的是他对永嘉昆曲的关切——短短28天内6次批示,让濒危剧种重焕生机,更推动了全省非遗保护。文化是民族之根、时代之魂。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亦当以文化滋养心灵,传承薪火,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为民族复兴注入精神力量。
音乐教育学院教师汪昌博表示,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深刻体会到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与精神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以“八八战略”推动文化建设,让文化从殿堂走入生活,形成了“文以载道、文以兴业”的生动实践。这不仅培育了浙江人“敢为人先”的精神特质,更创造了文化创新发展的“浙江模式”。在浙江音乐学院任教,我深感责任重大。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厚的音乐传统,也启示我们:艺术教育既要扎根传统,更要培养学生将文化资源转化为创新表达的能力。我们要做文化创新的实践者,让艺术之树结出时代硕果,为民族复兴注入文化动能。
钢琴系教师王洪欢表示,20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就深刻认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将“加快建设文化大省”列为“八八战略”重要内容,部署实施“八项工程”。这一决策为浙江文化建设构筑起“四梁八柱”,也为全国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作为钢琴系教师,我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创新工作方式,运用音乐这一独特的文化载体,将党的创新理论与音乐艺术相结合,打造具有特色的“音乐党课”等品牌,让理论宣传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党的声音深入人心。
声乐歌剧系教师谢晶表示,《文化的力量》生动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推进文化建设的实践智慧,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宝贵启示。作为声乐教育工作者,我们深知文化不是静止的遗产,而是流动的精神血脉。在全球化背景下,声乐教育既要恪守专业标准,更要肩负文化传承使命。我们通过创排《战士之路》《国之歌》等新时代歌剧作品,探索传统与现代的创造性转化。坚持“党建+业务”双轮驱动,将立德树人与文化育人相结合,培养既精通西方声乐技艺,又深谙中华美学的“文化歌者”。当学生的演唱能传递文化精神密码时,声乐教育才真正实现了其价值。让世界通过音乐语言读懂中国,这是我们新时代的文化担当。
国乐系教师梁伟表示,这些天与国乐系教工党支部的党员教师共同观看了《文化的力量——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溯源与实践》,心潮澎湃。专题片用一系列珍贵的历史镜头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领导和推进浙江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其中很多“金句”和案例都让人感到非常亲切,时至今日仍然深深鼓舞着浙江人,引领着浙江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国乐系教师,我当以课堂为弦,以讲台为柱,在拨捻吹拉间让青年一代触摸这份流淌千年的精神血脉,让国乐之魂在新时代的浙江大地上奏响更澎湃的强音——将文化自信深深植入青年心田,以国乐之韵激荡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管弦系教师钟易非表示,一帧帧生动影像,一段段真实记忆,满满的情怀,满满的感悟。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以文化自信,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舞台;以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以文化自信,激发人们的崇高责任和创造力。我们还将继续这样走下去。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以文化引领,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文化植根,浇灌大学校园一方土地;以文化浸润,培养一代又一代学子的爱国情怀。
流行音乐系教师赵亮表示,《文化的力量》专题片深刻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为高校文化育人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实践充分证明,文化是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高校必须将文化自信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专业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精髓,引导学生理解“何以中国”的文明密码。浙江通过文化礼堂等创新载体推动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实践启示我们:要继续坚持以联村共建、文艺轻骑兵为载体,通过田野调查、悦音筑梦、手握梦想等实践项目,让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感悟文化力量,强化文化创新的时代担当。
舞蹈学院教师范舟表示,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刻揭示了文化作为民族灵魂的重要地位,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这一思想既蕴含科学真理价值,又彰显强大精神力量,指引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征程。在实际工作与生活中,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投身文化建设实践。一方面,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深入挖掘其丰富内涵,让古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要大力推动文化创新,促进文化与科技、经济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同时,要注重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戏剧系教师胡山岗表示,观看《文化的力量》专题片后,作为一名扎根浙江的艺术教育工作者,我深受触动。影片系统展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浙江的生动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文化工作不仅是高雅艺术,更是关乎人民精神福祉和地方发展的“源头活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以立心”“文以化人”等理念,以及西湖保护、文化特派员制度等创新实践,都生动诠释了文化唤醒灵魂、塑造精神家园的力量。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既要当好民族音乐技艺的传承者,守护好艺术的“根”与“魂”;更要成为文化思想的践行者,让艺术精神在人民心中生根发芽。未来工作中,我将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教导学生深刻理解“艺术源于人民、为了人民”的真谛,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寻找创新表达,努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艺术人才。
音乐工程系教师李秋筱表示,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事”的重要论断。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始终牢记嘱托,积极开展音乐数字化研究,参与“中国绘画大系”音乐创作,打造跨媒体音乐展演项目,推动艺术遗产的创造性转化。《文化的力量》专题片让我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学深悟透,将理论融入艺术实践,用音乐语言讲好浙江故事,传承文化基因,为文化强省建设贡献音乐力量。
人文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董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实施的“八项工程”,为浙江文化建设注入强大动力,也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实践基础。作为艺术院校思政工作者,我们既要深刻领会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更要将其转化为育人实效。在浙江音乐学院这片文化沃土上,我们要将浙江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凝练成生动课程,引导青年学子立艺为民、服务社会。通过入脑入心的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感悟文化使命,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人生价值,为文化强省建设培育更多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让文化之光照亮青春之路。
艺术指导教学部教师陈琦表示,在认真观看电视专题片《文化的力量》后,我感受颇深。习近平文化思想熔古铸今、汇通中外,具有深刻的理论高度和实践品格,对于我们做好高校文化宣传工作具有深刻的启迪。作为一名组织员,我将深入领会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刻内涵,在文化宣传工作中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色的高校文化体系建设,为推动高水平一流音乐学院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属音乐学校教师丁娟表示,这是一部思想厚重、值得回味的好片子。它用一系列珍贵的历史镜头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领导和推进浙江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其中很多“金句”和案例,都让人感到非常亲切。作为一名在浙江省工作了20余年的“新浙江人”,观看《文化的力量》后,感触尤深。文化的力量,帮助我们探源何以浙江,指引我们探索浙江何以,而文化背后蕴含的人文精神,则是激励我们永远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不竭动力和源泉。
艺术与文化管理高等研究院教师王菲菲表示,专题片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擘画实施文化建设“八项工程”,引领浙江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历程,为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和实践素材。从南湖红船到良渚古城申遗成功、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走向世界,充分彰显习近平总书记深邃的文化理念、宏阔的文化视野、深厚的文化情怀。20年来,“八项工程”的实施历程让我们深刻感悟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不断增强为建设高水平文化强省不懈奋斗的信心。
音乐教育学院学生赵安淇表示,专题片中一幕幕真实可感的画面,让我深刻体悟到文化之“根”如何在之江大地不断向下扎深、向上繁茂,也让我重新思考音乐教育与时代使命的关系。作为未来音乐教师,我意识到课堂不应只传授技法,更要点燃文化自信,在唱、动、创中把民歌的乡韵与红船的光芒刻进孩子们的心灵。文化的力量,归根结底是人的力量。我愿以青春为谱、以信仰为词,在立德树人、以美化人的实践中交出一名学生党员的合格答卷。
声乐歌剧系学生朱昶宇表示,观看专题片后,我深受触动。我感受最深的是文化传承不是简单的“复刻”,而是要让历史文脉与时代精神同频共振。作为声乐歌剧系的学生党员,我们既要从《诗经》《楚辞》等典籍中汲取养分,用歌声诠释中华美学精神;也要在跨艺术形式融合中探索新路径,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活力。文化自信的根基在于青年一代的主动传承。我将带着这份感悟,在专业学习中扎根中国大地,在舞台实践中传递中国声音,让习近平文化思想通过歌声走进更多人心里。
戏剧系学生张冰冰表示,作为一名“00后”越剧学员,专题片带给我的不仅是震撼,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和方向的指引。片中那句“人民创造艺术,艺术属于人民”,像一盏明灯,瞬间照亮了我对越剧这门古老艺术的认知。作为新时代越剧接班人,我们不是简单的“模仿者”,更肩负着“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命的青春力量。 我们既要深扎传统的根须,汲取千年文化的滋养,又要伸展创新的枝叶,拥抱时代的阳光雨露,更要理解越剧背后承载的文化密码和人民情怀,思考如何用我们这一代人的青春语汇,让越剧在新时代舞台上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