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贸会“听见”未来

来源:音乐工程系、艺术处 作者:孟欣 时间:2025-09-25 人气:

历史文脉与数字浪潮交汇,千年丝竹与赛博新声和鸣。9月25日,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在杭州开幕。作为本届数贸会中的亮点环节,由浙江省教育厅、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作为指导单位,浙江音乐学院与杭州市商务局联合主办,浙江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等单位承办的2025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双主场”联动,在浙江音乐学院和杭州大会展中心同时开展。 

 数字展厅,时空回响,共奏乐韵新声

数字浪潮,从“浙”里向世界奔涌。9月25日上午,党委书记干武东参加第四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启动仪式,并前往数贸会数字文娱展厅(3号馆)的浙音展区,参观了“榆林窟第25窟沉浸式音乐展厅”与“敦煌石窟互动音乐特展”。 

步入由浙江音乐学院、数字音乐智能处理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与敦煌文旅集团联合打造的“榆林窟第25窟沉浸式音乐展厅”,就走进了一个由沉浸声技术、数字驱动技术、三维建模技术、引擎渲染技术、裸眼3D技术、AI图画活化技术等打造的唐代壁画世界。观众可以通过触摸触发交互装置,在由光影、粒子与声景构建的叙事时空,沉浸式地走入被音乐“活化”的敦煌壁画故事之中。

 在“敦煌石窟互动音乐特展”,壁画中沉睡已久的古乐器得以精心复原,栩栩如生地呈现于观众眼前。观众只需在指定位置做出拨弹动作,或者敲打传感器,便能在虚拟空间敲响庄严的雷鼓、拨动箜篌的琴弦。借助实物与数字技术的融合,历史不再静默无声,那些曾只存在于色彩与线条中的音乐精灵,在科技赋能下,再次响起跨越时空的悠远回音。

在“音乐人工智能特展”,一幅幅“音乐+AI”的未来图景正徐徐展开:《笔落·万籁生》以传统毛笔为交互核心,将运笔动态实时转化为流动的音画诗境;《缘因·弦起》将《墨经》中的力学哲思化作琴音,用山水意境、传统乐器、诗词文化共同展现东方美学;《荷听》将中国画中的“留白”与“泼墨”化作夏雨与荷塘的节奏,绘就一幅会回响的风景;指挥机器人以精准又不失激情的臂膀,带领乐队演绎人类艺术杰作;可定制空间音频系统能够精准为不规则结构场地“定制”声音方案;而数智音乐赋能文旅地标灯光秀,则展现了校企合作推动产学研融合、为城市景观注入文化灵魂的实践成果。这些不是简单的科技演示,而是人机共创的艺术探索,共同奏响了未来艺术的美妙序曲。

开幕音乐会,虚实交响,共拓声景无界

在数字世界的广阔疆域,音乐被重新定义,情感在“云”端共鸣。

9月24日晚,2025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开幕式在浙江音乐学院举行。院长王瑞、国际电子音乐联合会多托尔·托多罗夫先生分别致开幕辞,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艺术总监、浙音特聘教授张小夫介绍2025杭州国际电子音乐节概况。开幕式由副院长汪洋主持。现场还为本次音乐节年度音乐家杰弗瑞·斯托莱特颁发荣誉证书。

开幕式音乐会汇聚来自中国、希腊、美国、法国、德国等多国作曲家,以前沿科技融合传统器乐表演,呈现了《遐想》——视听艺术现场,《撞裂锥》——为小提琴与电子音乐而作,《宝塔印象》——为 Wacom 数字画板而作的实时作品,《再见,小王子》——人工智能交互音乐表演等7部风格各异的电子音乐力作。在代码与算法编织的声景中,听众得以窥见数字音乐从创作工具到艺术载体的深刻转变,也见证了数智时代音乐创作的多元可能。

包括开幕音乐会在内,9场异彩纷呈的电子音乐会精彩上演,陆续呈现近百部风格各异的电子音乐佳作。其中近30部作品为世界首演,50余部为中国首演,宛如秋日硕果,满载创作灵光;与此同时,浙音校园内,关于“科技+音乐”的思维火花不断迸发,5个单元新锐音乐家工作坊与5个单元国际大师讲学,共同交织成一道学术前沿的风景线。同期举办的杭州国际电子音乐作曲比赛,更吸引逾560部作品参赛,集中展现了当代作曲家依托新技术、扎根新时代的创作活力,如春芽破土,生机盎然。

数贸之夜从,和声万里,共赴未来之约

9月25日晚,在“数贸之夜”舞台上,浙音人以一曲一舞,共同定格了“数贸之约”的动人瞬间。

主题曲《数贸之约》由音乐教育学院“八秒合唱团”与五位商界企业家联袂献唱。学生们的清澈天籁与企业家的深沉嗓音交汇,不仅传递出“在数贸会看见创新未来”的美好希冀,更奏响了中国人民邀约世界友人、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强劲和声。

山石为基,仰天地正气;清风为衣,润万物性灵。继2025蛇年央视春晚一舞惊鸿、清雅留香后,原创舞蹈《幽兰》再度绽放于数贸之夜的舞台。舞蹈学院的22位学子以身体为笔墨,于方寸舞台挥洒出一幅清雅灵秀的中国画,勾勒出兰花的谦谦风骨与君子之品。她们以曼妙的舞姿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内敛于形、傲然于骨的生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