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之音・畲韵相和 中法音乐文化交流活动举办

来源:国际交流合作处 作者:宓恬 时间:2025-10-24 人气:

10月21日,“山海之音・畲韵相和”中法音乐文化交流活动在浙江音乐学院举办。

当天上午,浙江音乐学院院长王瑞在行政楼会见法国马赛世界音乐国际学院院长玛格丽特・德舍诺(Margaret DECHENAUX)一行,并与之座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亚洲区秘书长、马赛世界音乐国际学院名誉院长文亨硕,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上海国际文化学会会长、上海社会科学院国家高端智库资深研究员陈圣来教授,浙江音乐学院副院长董德君,中共景宁畲族自治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朱益龙参加。国际交流合作处有关负责人陪同。

王瑞院长向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详细介绍了浙江音乐学院的学科建设特色及艺术实践成果。他指出,浙音始终重视民族音乐传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尤其关注畲族音乐的挖掘、研究与创新。2024年,畲族音乐文化研究中心在浙音成立。为推动民族文化与地方资源的深度融合,学校与景宁畲族自治县紧密合作,共建浙江音乐学院—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构建起“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双轮驱动的校地协同模式,让非遗音乐文化在教育传承与实践创新中持续焕发生机。

玛格丽特・德舍诺院长充分肯定浙音在非遗音乐传承领域的实践成果,表示其与马赛世界音乐国际学院的发展方向高度契合,双方合作潜力显著,希望未来深化双方在非遗音乐保护与创新领域的务实合作。

当天下午的文化交流环节以畲族传承人的原生《迎客歌》拉开帷幕,婚嫁茶礼《畲・囍》与《敬茶歌》将音乐与畲族生活礼俗深度融合,生动展现景宁“畲乡之窗”的文化底蕴。音乐学系专任教师洪艳教授以《中国畲族音乐文化》为题展开讲解,系统分享校地合作成果。

随后,景宁畲族传承人以原生态古调演绎《山哈歌言响四方》,唱出畲族山海相依的生命律动;浙江音乐学院国乐系师生倾情奏响扬琴重奏《山哈》,以当代艺术创作实现民族音乐元素的现代转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展示了畲族彩带编织技艺,并邀请中外嘉宾共同参与“敬献彩带”仪式,象征中法文化交融与友谊传递。原创舞蹈《山哈女》、畲族新歌《小畲叶,大中华》、电子音乐作品《畲族声音记录》则以多元创新形式,展现新时代青年对畲族文化的理解与情感共鸣,赢得全场嘉宾好评。

此次“山海之音・畲韵相和”中法音乐文化交流活动,既是浙江音乐学院立足中华文化根基、推动国际文化互鉴的生动实践,也搭建起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与世界对话的重要桥梁。未来,浙江音乐学院将继续以校地协同、国际合作为依托,深化民族音乐研究与教育创新,让“山海之音”在世界舞台上奏响更悠远动人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