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晚,浙音民族室内乐团乐季音乐会《乐·戏》在现代音乐厅精彩上演。本场音乐会以“乐与戏的对话”为主轴,通过8部植根于地方戏曲、融合当代审美的民族艺术作品,展现了中国传统戏曲音乐在当代舞台上的传承与焕新。
音乐会伊始,乐团艺术总监王甫建教授表示:“《乐・戏》这场音乐会的核心定位,就是用民族乐器为笔,绘制一幅跨越地域、贯通古今的‘中国戏曲地图’。”他介绍,本场音乐会不同于以往戏曲音乐会聚焦单一剧种的模式,曲目精选了京剧、粤剧、昆曲、湖南花鼓戏、河北梆子等多个代表性剧种的音乐元素;此次听到的也并非经典唱段的 “器乐版”,而是创作团队从戏曲的 “腔”“韵”“律” 中提取核心素材,再结合民族乐器的音色特点与演奏技法进行重新编配的版本,真正实现 “戏曲魂” 与 “民乐形” 的深度融合。
乐团青年打击乐演奏家邱一鸣携国乐系优秀学生共同演绎京剧武场开场锣鼓《戏魂》,正式拉开了本场音乐会的序幕。铿锵的节奏将戏曲音乐之魂展现得淋漓尽致,叩响观众心弦。
随后,乐团青年二胡演奏家裴文钰带来作品《百年随想》。该曲以沪剧曲牌创编而来,巧妙融合了传统戏曲意蕴与现代演奏技法,生动勾勒出百年中国社会的历史图景。
特邀星海音乐学院青年高胡演奏家郭建齐演绎的《卖荔枝》,改编自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的经典唱段。高胡音色明亮婉转,以细腻生动的笔触勾勒岭南风物的独特魅力与水乡风土人情。
《秦腔主题随想曲》由国乐系二胡青年教师刘宇副教授演奏。作品以秦腔曲牌为素材,二胡的滑音运用凄婉而深沉,如泣如诉,既传递出西北人民的质朴刚健,亦流露出慷慨苍凉的生命情怀。
乐团青年演奏家宁洵演绎湖南花鼓戏作品《歌·戏》,展现了花鼓戏伴奏乐器大筒的独特音韵。演奏中将花鼓戏的热烈活泼与大筒的醇厚音色完美融合,令人耳目一新。
乐团青年竹笛演奏家张晶洁演奏的《幽兰逢春》,以昆曲音乐为创作素材,在保留传统戏曲韵味的同时,通过现代编配手法赋予其新的艺术生命,笛声清越,意境幽远。
音乐会特别邀请到哈尔滨音乐学院民乐系系主任姜克美教授,先后精彩演绎了两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在取材于河北梆子的《花梆子》中,姜克美教授演奏的板胡,在装饰音的细腻处理与节奏的弹性张弛之间,既保留了梆子腔固有的高亢嘹亮,又通过精准的控制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层次感,焕发出炽烈而奔放的艺术感染力。终曲为经典京剧曲牌《夜深沉》,则展现了苍劲深沉、张力绵长的韵味,姜克美教授通过对运弓力度与速度的控制,使得音乐情绪层层递进,将全场氛围推向高潮。这两部作品完整展现了姜克美教授在戏曲风格音乐演奏方面的深厚造诣,也为整场音乐会画上了一个极具分量的句号。
音乐会在持久的热烈掌声中落下帷幕。这场《乐·戏》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关于传统走向未来的有益探索,同时为民族音乐的当代化表达提供了新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