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现场推进会在西湖区转塘街道长埭村举行。此次会议在总结前期全省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工作取得成效的基础上,强化目标导向、成果导向,探讨下一步深化共建工作的新路径、新模式。学校《谱好“以文兴业”乐章 唱响“乡村赋能”大戏》和流行音乐系教师党支部的《“文屏”蝶变:唱响渔村新旋律》作为典型案例,编入会议材料。
流行音乐系教师党支部与文屏村结对,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音乐工程系党总支作为长埭村联村共建单位,在推进会现场,把第三届全球数贸会上的展陈搬到了村里。省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许翰信,西湖区委常委、组织部长李军以及省教育厅组织处、各兄弟高校组织部等负责人现场体验了搭载无线传感技术的自制数据驱动乐器、通过操纵数据驱动乐器的3D拉绳传感器等,感受数字与音乐的融合之美。许翰信对学院创新举措给予了高度肯定,他指出,这种将艺术与科技融合并带入乡村的做法,为高校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开辟了新路径,注入了新动力。
会前,与会领导参观指导长埭村数字音乐展厅
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活动是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也是抓好高校党建“四个融合”工作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校坚持党建统领作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人才和艺术资源优势,已与转塘街道的11个村社、淳安文屏村、龙游浦山村等20余个基层党组织建立长期党建联建关系,其中国乐系研究生党支部、流行音乐系教师党支部、舞蹈学院教师党支部、作曲与指挥系教师党支部、戏剧系教师党支部等5个党支部,与淳安县文屏村、西湖区何家村、龙游县浦山村等3个村的联村共建项目入选全省高校“百个艺术院系支部联村共建”名单,通过组织联建、活动联办、文化联创、人才共育等,精心搭建多元载体,在服务乡村振兴、促进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1年11月,学校与转塘街道11个村社成立校地党建联盟
坚持红色领航,组织联建奠定共富乐章主基调。学校整合人力、物力、智力资源,梳理形成共建单位需求清单、学校资源清单和文艺帮扶任务清单3张清单,因村施策开展精准服务。校领导每年带队奔赴共建单位实地调研、走访慰问、座谈交流,筹措资金用于结对村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和困难补助,捐赠乐器用于乡村“快乐音乐教室”建设。在共建单位同步挂牌成立“党员文化志愿服务基地”“艺术实践基地”“社科赋能实践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使联村共建融入师生艺术实践和日常教学。
坚持艺术赋能,文旅融合唱响共富乐章最强音。遵循乡村文化脉络,助力打造特色文化IP,在龙游浦山村废弃“猪场”上演“三月三”村秀活动,擦亮“乐活畲乡 富美浦山”品牌;在龙坞何家村结合茶文化,举办“共富向未来”茶园草坪音乐会等大型活动。积极推进文化项目合作,为共建单位创作了《文屏就是我家乡》《美丽何家村》《雨后上城埭》《醉美灵山》村歌等文艺精品;策划推出大地音乐季、音乐乡村博物馆、音乐雅集、艺术家工作坊、“我在乡村玩音乐——用新民歌留住乡愁助力共富”等合作项目。 艺术引流探索富农新模式,依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资源,为共建单位招引商家企业入驻,协助共建单位引进汽车营地、云端训练营、数字游民俱乐部等项目;鼓励师生深入乡村创新创业,打造“非遗舞蹈-助农直播”项目。
坚持授人以渔,人才共育形成共富乐章原动力。选派2名干部担任淳安县文屏村、泰顺县左溪村文化特派员,以两年为周期扎根当地开展文化惠民服务;组成高层次人才“文化特派团”,常态化赴山区26县开展高水平文化汇演和培训服务;选派2名“艺术村长”和1名“艺术乡建”专家,通过指导帮扶民间非遗传承、文艺精品创演等方式,形成联动效应。通过建立“乡村艺校”,开展“乡村音乐人培育计划”,组建“声如夏花”合唱队、乡村舞蹈队等,为当地村民和学生教授基础乐理、音乐赏析等课程,培育乡村文化人才,促进乡村人才全面发展。
学校联村共建相关经验做法获上级相关部门充分肯定,学校在2023年山区26县结对帮扶绩效评级中,获评团组A类单位,3个案例分别入选全省高校校企地党建联建典型案例、全省教育助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案例、高校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